万千,男,博士,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同时任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青年专家组成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评审专家;广西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联盟首批专家库专家;广西建筑业联合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物联网分会常务委员。
对工作认真负责,创新能力突出,所带团队获得了"南宁市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团队项目"认定。
近年,围绕“大型交通综合体多维协同设计”、“城市交通控制与安全”、“新一代交通信息技术”等方向开展了持续的研究,能独立开展工作并取得成绩。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住房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2项,广西科技攻关计划4项,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1项;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制定3项(实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10余篇SCI、EI检索论文。
作为硕士生导师,获得“2021年度中国公路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优秀指导老师奖。
作为技术负责人,同时还主持或参与了多个重要的应用型项目,例如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区及配套设施、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桂林高铁北站交通组织优化、南宁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五象新区综合交通规划(投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交通一卡通建设规划等,均对相应的技术提升与应用效果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良好反响。
1.《南宁市城市道路人行道及其附属设施规划设计导则》,广西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2.《广西西南边境城市发展项目—综合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研究》,广西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3.《南宁市城市道路人行道及其附属设施规划设计导则》,广西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4.《城市交通规划管理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广西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5.《广西城市道路交通品质提升技术创新与应用》,广西勘察设计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6.《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自治区重大项目,专业负责人;
7.《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交通一卡通发展规划》,自治区级专项规划,技术总负责;
8.《南宁市交通安全和管理规划修编》,南宁市专项规划,技术负责人。
9. DBJ/T45-021-2016《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范》,广西住建厅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参编,已发布实施
10.DBJ/T45-012-2013《广西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广西住建厅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参编,已发布实施
11.DB4501/T 0011-2023《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南宁市地方标准,参编,已发布实施
国家级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复杂交通环境下人机共驾实时安全态势评估方法研究,在研,参与;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风险驾驶行为的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机理研究,结题,参与;
(3)住房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计划,面向医院ICU感染控制的医疗工艺仿真及空间布局优化研究,结题,技术负责人
(4)住房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计划,面向效率提升的城市快速路优化及衔接路网适应性研究,已结题,课题负责人;
(5)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混入自动驾驶汽车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合流区的通行效率研究,结题,课题负责人;
自治区级科研项目:
(1)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机场航站楼空间布局优化与管控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在研,技术负责人;
(2)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广西重点研发,基于云技术的广西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地下空间优化利用与模拟研发,结题,技术负责人
(3)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广西重点研发,广西城市轨道与地面公交一体化接驳系统研究与应用,结题,技术负责人
(4)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向不同快速道路设施的交通控制技术融合方法研究,结题,课题负责人;
(5)广西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城市快速路主动式管控技术及系统开发,结题,课题负责人。
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10余篇SCI、EI检索论文。
1.ZHANG JIANFENG; WAN QIAN; LIU QIANQIAN; XIAO YONG; LV BOLONG; TANG JIYU; FU YI; WANG LI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Passenger Drop-Off Behavior at Airport Curbsides A Case Study From Guangxi Province China,IEEE ACCESS,2023(SCI检索)
2.Qianqian L,Qian W,Boya X,et al. Research on Behavior Analysis of Real-Time Online Teach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Head Gesture Recognition[J]. IEEE Access,2022,10: 81476-81491.(SCI检索)
3.Qian Wan,Guoqing Peng*,Zhibin Li,Felipe Hiroshi Tahira Inomata; Spatiotemporal trajectory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for traffic state transition prediction near expressway merge bottleneck,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2020.(SCI检索)
4.Qian Wan; Zhibin Li*; Yong Qi*; Jingwei Yu; Ziyuan Pu; Guoqing Peng; Qianqian Liu; Comparing uncertainties in travel mode choice decisions for various trip chains,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9. (SCI检索)
5.Qian Wan; Guoqing Peng*; Zhibin Li; Felipe Inomata; Yu Zheng; Qianqian Liu; Using asymmetric theory to identify heterogeneous drivers’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raffic oscillation,IEEE Access,2019. (SCI检索)
6.Wang H,Wan Q,Wang W. Asymptot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binary heterogeneous traffic based on car-following model.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2016. (SCI检索)
7.Xiaojian Hu,Dan Xu,Qian Wan; Short-term trend forecast of different traffic pollutants in minnesota based on spot velocity conver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8. (SCI检索)
8.Wu Y,Lu J,Chen H,Wan Q. Modeling the frequency of cyclists’ red-light running behavior using Bayesian PG model and PLN model.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2016. (SCI检索)
9.Wang W,Li Y,Lu J,Y Li,Q Wan. Estimating rear-end accident probabilities with different driving tendencies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in China[J].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2019.(SCI检索)
10.Lin Z,Jian L,Zhou J,J Zhu,W Qian. Complexities' day-to-day dynamic evolution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for a Didi taxi trip network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 Modern Physics Letters B,2018,32(9):1850062.(SCI检索)
11.Zhao Y,Ma Y,Lu J,Y Zong,Q Wan. Variability of green time to discharge a specified number of queued vehicles at a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7.(SCI检索)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多项。
1.发明专利《一种左转机动车通行能力的修正方法》,2022年授权;
2.发明专利《基于改进GMDH算法的封闭式停车场停车需求预测方法》,2022年授权;
3.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可改变信号灯时长的智慧信号灯》,2022年授权;
4.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家用自动栅栏门》,2022年授权;
5.发明专利《基于航拍视频车辆轨迹的驾驶员换道行为分析方法》,2021年授权;
6.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有效停车时空资源预测方法》,2021年授权;
7.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模型的入口匝道联动控制方法》,2021年授权;
8.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短时剩余车位数量预测方法》,2021年授权;
9.软件著作权《基于BIM+GIS的城市设计模拟分析系统》,2022年获得;
10.软件著作权《智慧校园数字孪生系统软件》,2022年获得;
11.软件著作权《CIM数字规划设计辅助系统》,2022年获得;
12.软件著作权《医疗工艺仿真及空间布局优化模拟评估系统》,2022年获得;
13.软件著作权《客流数据采集分析系统》,2021年获得;
14.软件著作权《停车场设备多功能管控平台》,2021年获得;
15.软件著作权《车位预约平台手机客户端软件》,2021年获得;
16.软件著作权《停车运营财务管理系统》,2021年获得。
1.邹妮妮,梁雪君,杨涛,万千,周星妤. 行走空间: 欧洲城市交通综合体观察解析[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20.